光谱仪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多多少少的涉及到每一个行业当中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光谱仪的性能有哪些。那么一个光谱仪的性能究竟有哪些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分几个类,一起来了解一下光谱仪性能指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波长范围
波长范围是光谱仪所能测量的波长区间。常见的光纤光谱仪的波长范围是400nm-1100nm,也就是可以探测可见光和一部分近红外的光。
使用新型探测器可以使这个范围拓展至200nm-2500nm,即覆盖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光栅的类型以及探测器的类型会影响波长范围。
一般来说,宽的波长范围意味着低的波长分辨率,所以用户需要在波长范围和波长分辨率两个参数间做权衡。如果同时需要宽的波长范围和高的波长分辨率,则需要组合使用多个光谱仪通道(多通道光谱仪)。
2. 波长分辨率
顾名思义,波长分辨率描述了光谱仪能够分辨波长的能力,常用的光谱仪的波长分辨率大约为1nm,即可以区分间隔1nm的两条谱线。
波长分辨率与波长的取样间隔(数据的x坐标的间隔)是两个不同概念。一般来说,高的波长分辨率意味着窄额度波长范围,所以用户需要在波长范围和波长分辨率两个参数间做权衡。
3. 灵敏度与信噪比
灵敏度描述了光谱仪把光信号变成电子学信号的能力,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减小电路本身的噪声对结果影响。
狭缝的宽度、光栅的类型、探测器的类型以及电路的参数都会影响灵敏度。衍射效率高的光栅和量子效率高的探测器都有利于提高光谱仪的灵敏度。人为地调高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也会提高名义上的灵敏度,但并不一定有助于实际的测量。
宽的狭缝会改善灵敏度,但也会降低分辨率,因此,需要用户综合考虑和权衡。光谱仪的信噪比定义为:光谱仪在强光照射下,接近饱和时的信号的平均值与信号偏离平均值的抖动值(以标准偏差横向)的比。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定义中没有对光源做任何限制,使用这个定义所测量到的信噪比并不能等同于用户在实际实验中所能实现的信噪比。光谱仪的信噪比主要受探测器限制。通过光谱仪电路的平均功能累加信号,可以提高实际测量中的信噪比。
4. 干扰与稳定性
实际光谱仪与理想光谱仪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其内部存在杂散光等干扰。
杂散光会影响信号的准确性,并对测量弱信号带来麻烦。特殊设计的低杂散光光路能够降低光路中的杂散光。
光谱仪的光路和探测器都不可避免地随着环境而变化,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光谱仪波长(X轴)的漂移。对光路和探测器做特殊处理能够增强光谱仪的长期稳定性。然而,这些特殊处理会增加光谱仪的硬件成本。
以上就是光谱仪性能指标简单的清单,想要了解更多光谱仪知识的,请关注创想仪器。